东北电力大学各专业2024年在山东招生录取分数线及位次:
综合类:(1段)广播电视编导519分(位次134670),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583分(位次36342),机械电子工程560分(位次61502),电子信息工程589分(位次30734)。
更多专业录取分数线及位次如下表,或通过赶考生AI模拟志愿助手查询。
一、东北电力大学在山东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及位次一览表
综合类
2024年,东北电力大学在山东综合类1段共招生32个专业,涵盖了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等多个热门专业,具体录取分数线及位次如下:
学校 | 省市 | 科类 | 批次 | 专业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东北电力大学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土木工程 | 496 | 190351 |
东北电力大学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环境工程 | 518 | 137069 |
东北电力大学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日语 | 519 | 135378 |
东北电力大学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广播电视编导 | 519 | 134670 |
东北电力大学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530 | 113308 |
东北电力大学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应用化学 | 533 | 107259 |
东北电力大学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英语 | 536 | 100682 |
东北电力大学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工程管理 | 537 | 98970 |
东北电力大学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537 | 98960 |
东北电力大学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能源化学工程 | 547 | 80679 |
东北电力大学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 | 547 | 82104 |
东北电力大学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机械电子工程 | 560 | 61502 |
东北电力大学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思想政治教育 | 560 | 61613 |
东北电力大学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561 | 60998 |
东北电力大学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562 | 58627 |
东北电力大学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565 | 55544 |
东北电力大学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会计学 | 567 | 53303 |
东北电力大学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567 | 53023 |
东北电力大学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570 | 49032 |
东北电力大学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机器人工程 | 570 | 49777 |
东北电力大学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570 | 49794 |
东北电力大学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核工程与核技术 | 572 | 47580 |
东北电力大学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573 | 45798 |
东北电力大学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574 | 45507 |
东北电力大学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通信工程 | 581 | 37523 |
东北电力大学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581 | 37887 |
东北电力大学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自动化 | 582 | 36578 |
东北电力大学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软件工程 | 583 | 36242 |
东北电力大学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583 | 36342 |
东北电力大学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电子信息工程 | 589 | 30734 |
东北电力大学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589 | 30977 |
东北电力大学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 596 | 25665 |
从上表可以看出,东北电力大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综合类中表现最为突出,录取分数线高达601分,显示出较高的报考热度。而土木工程专业则为录取分数线最低的专业,分数线为496分,报考意愿相对较低。
二、东北电力大学简介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为己任,主动适应国家电力工业和吉林省的经济建设需求,形成了以电力特色为主,多学科交叉融合,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学校共有15个学院,50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工、理、管、文、法、经、教育、艺术、交叉学科等 9 个学科门类。学校是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具有硕士研究生推免权。现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自主设置博士学位授权交叉学科,1个自主设置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自主设置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学校工程科学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现拥有吉林省“世界一流学科培育计划”立项建设学科1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9个,其中一流学科4个、优势特色学科4个、新兴交叉学科1个。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3000余人。
学校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积极构筑并不断优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国家一流本科课程 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吉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近年来,学校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学校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社会体育人才培训和科研基地,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