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各专业2024年在山东招生录取分数线及位次:
综合类:(1段)勘查技术与工程590分(位次29998),英语600分(位次22525),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599分(位次23471),资源勘查工程584分(位次35065)。
更多专业录取分数线及位次如下表,或通过赶考生AI模拟志愿助手查询。
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山东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及位次一览表
综合类
2024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山东综合类1段共招生27个专业,涵盖了人工智能、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个热门专业,具体录取分数线及位次如下:
学校 | 省市 | 科类 | 批次 | 专业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资源勘查工程 | 584 | 35065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勘查技术与工程 | 590 | 29998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经济学类 | 592 | 28391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593 | 27796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安全工程 | 594 | 26985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化工与制药类 | 596 | 25316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597 | 24617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海洋油气工程 | 598 | 24132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石油工程 | 598 | 23925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599 | 23471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油气储运工程 | 599 | 23314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工商管理类 | 600 | 22816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英语 | 600 | 22525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碳储科学与工程 | 601 | 21913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应用化学 | 601 | 22178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能源经济 | 602 | 21433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机械类 | 603 | 20264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603 | 20621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604 | 19656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思想政治教育 | 604 | 19895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606 | 18584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608 | 17785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数学类 | 609 | 16795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电子信息工程 | 614 | 14383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人工智能 | 614 | 14565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自动化 | 614 | 14778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615 | 13867 |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综合类中表现最为突出,录取分数线高达615分,显示出较高的报考热度。而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则为录取分数线最低的专业,分数线为584分,报考意愿相对较低。
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简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前身为北京石油学院,创办于1953年,以清华大学化工系、石油工程系为基础,汇聚了天津大学、北京大学等部分师资组建而成,是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府,为我国石油高等教育奠定了探索发展之基。学校一校两地办学,北京校本部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北京市昌平区军都山南麓,占地700余亩;克拉玛依校区位于被誉为“石油之城”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占地7000余亩。
学科特色鲜明,实力雄厚。学校坚持“强优、拓新、创一流”的学科建设思路,构建了能源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形成了一流学科引领、骨干学科和基础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生态。现有2个国家“双一流”学科、2个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在油气科学与工程等学科领域形成明显优势,在碳中和工程与技术、油气人工智能等领域积极布局清洁低碳智能学科群。工程学、化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与生态学、社会科学总论、数学8个学科领域ESI排名全球前1%,其中工程学、化学、地球科学进入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