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各专业2024年在辽宁招生录取分数线及位次:
1、物理类:(本科批)物理学类635分(位次6184),医学影像学614分(位次10891),口腔医学624分(位次8466),电子信息类635分(位次6184)。
2、历史类:(本科批)法学620分(位次1019),工商管理类610分(位次1438),汉语言文学618分(位次1094),经济学类613分(位次1305)。
更多专业录取分数线及位次如下表,或通过赶考生AI模拟志愿助手查询。
一、兰州大学在辽宁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及位次一览表
1、物理类
2024年,兰州大学在辽宁物理类本科批共招生17个专业,涵盖了大气科学类、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等多个热门专业,具体录取分数线及位次如下:
学校 | 省市 | 科类 | 批次 | 专业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兰州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 | 药学 | 614 | 10891 |
兰州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 | 医学影像学 | 614 | 10891 |
兰州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 | 临床医学 | 615 | 10639 |
兰州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 | 工商管理类 | 618 | 9855 |
兰州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 | 地理科学类 | 619 | 9615 |
兰州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 | 经济学类 | 621 | 9136 |
兰州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 | 化工与制药类 | 622 | 8928 |
兰州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 | 口腔医学 | 624 | 8466 |
兰州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 | 化学类 | 625 | 8243 |
兰州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 | 生物科学 | 628 | 7564 |
兰州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 | 材料类 | 628 | 7564 |
兰州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 | 大气科学类 | 629 | 7372 |
兰州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 | 核工程与核技术 | 632 | 6770 |
兰州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 | 数学类 | 633 | 6572 |
兰州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 | 计算机类 | 634 | 6362 |
兰州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 | 物理学类 | 635 | 6184 |
兰州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 | 电子信息类 | 635 | 6184 |
从上表可以看出,兰州大学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在物理类中表现最为突出,录取分数线高达635分,显示出较高的报考热度。而药学专业则为录取分数线最低的专业,分数线为614分,报考意愿相对较低。
2、历史类
2024年,兰州大学在辽宁历史类本科批共招生5个专业,包含汉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类、法学等多个热门专业,具体录取分数线及位次如下:
学校 | 省市 | 科类 | 批次 | 专业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兰州大学 | 辽宁 | 历史类 | 本科 | 工商管理类 | 610 | 1438 |
兰州大学 | 辽宁 | 历史类 | 本科 | 新闻传播学类 | 611 | 1397 |
兰州大学 | 辽宁 | 历史类 | 本科 | 经济学类 | 613 | 1305 |
兰州大学 | 辽宁 | 历史类 | 本科 | 汉语言文学 | 618 | 1094 |
兰州大学 | 辽宁 | 历史类 | 本科 | 法学 | 620 | 1019 |
法学专业以620分的录取分数线成为历史类中分数最高的专业,显示出较高的考生认可度。工商管理类专业则以610分成为录取分数线最低的专业,报考相对较冷门。
二、兰州大学简介
兰州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在国家高等教育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和良好声誉。
学校坚持“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工作理念,构建“稳培引用”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现有专、兼职教学科研人员3069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321人,副教授、副研究员864人。有研究生导师2400人;在站博士后339人;临床医学教授123人、副教授262人。有两院院士(含兼职)23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24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1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4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者10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25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1人;神农青年英才3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含跨世纪)入选者129人;中国青年科技奖8人;中国女科学家奖4人;甘肃省科技功臣奖1人;甘肃省拔尖领军人才33人;甘肃省领军人才306人;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6人;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30人、优秀青年文化人才19人;甘肃省飞天学者75人;陇原青年英才37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