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辽宁考生多少分能上天津城建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天津城建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天津城建大学在辽宁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辽宁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天津城建大学
2025年辽宁高考考生要想上天津城建大学本科批:物理类预估需399分左右(位次102137名左右)。
1、2024年天津城建大学在辽宁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00分(位次25455),物理类为434分(位次85350)。
2、2023年天津城建大学在辽宁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为396分(位次94024)。
3、2022年天津城建大学在辽宁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为483分(位次52898)。
注:以上只是辽宁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天津城建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天津城建大学在辽宁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辽宁(历史类) | 本科 | 400 | 25455 | 40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辽宁(物理类) | 本科 | 434 | 85350 | 368 |
2023 | 辽宁(物理类) | 本科 | 396 | 94024 | 360 |
2022 | 辽宁(物理类) | 本科 | 483 | 52898 | 362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辽宁高考多少分能上天津城建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天津城建大学简介
天津城建大学是天津市属普通高等学校,始建于1978年,前身为天津大学第四分校,依托天津大学开办本科教育;1979年,更名为天津大学建筑分校,1987年,更名为天津城市建设学院,2013年,更名为天津城建大学。
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毕业生深受社会各界青睐。现有55个本科专业,其中10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天津市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新工科专业,1个新兴交叉学科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2个天津市综合改革试点专业,7个天津市品牌专业建设项目和5个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项目,8个天津市优势特色专业和12个天津市应用型专业;3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5个专业通过住建部本科专业评估(认证)。学校有国家级一流课程5门、天津市一流建设课程29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天津市精品课程12门、天津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0门、天津市“党史专题课程思政精品课”2门、天津市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4门。获批国家级和省部级规划教材12部、天津市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教材1部。拥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天津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天津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天津市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项目1个,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创新中心1个,天津市高校实践育人示范基地1个,天津市产教融合研究生工作站2个,天津市高校研究生教育校外创新实践基地3个,现代城市建设产业学院1个。获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3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获评天津市教学名师15人、天津市教学团队16支、天津市教学成果奖32项。创新创业工作成效显著,2023年荣获省部级科技奖励500余项,获得“挑战杯”天津赛区“优胜杯”和“最佳组织奖”;获批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9个,其中国家级16个,入选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项目1个;“城大众创空间”连续8年获评天津市A级(优秀)高校众创空间。近两年,学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位居全市本科院校前列。学校在天津市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考核评价中位列普通本科高校第二。
师资队伍建设持续加强,高层次人才显著增加。学校高层次人才数量持续提升,其中国家级工程项目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人、天津市青年拔尖人才1人、天津市特聘教授1人、青年学者3人、天津市“13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7人、天津市宣传文化“五个一批”人才4人、天津市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天津市人才推进计划青年科技优秀人才3人、天津市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拥有6支天津市高等学校创新团队、2支天津市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支天津市“项目+团队”创新类B级团队、1支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团队、1支天津市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示范团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