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贵州考生多少分能上山东工商学院?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山东工商学院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山东工商学院在贵州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贵州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山东工商学院
2025年贵州高考考生要想上山东工商学院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26分左右(位次11877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418分左右(位次121827名左右)。
1、2024年山东工商学院在贵州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43分(位次41862),物理类为434分(位次105745)。
2、2023年山东工商学院在贵州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22分(位次17940),物理类为415分(位次88950)。
3、2022年山东工商学院在贵州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16分(位次20378),物理类为396分(位次95780)。
注:以上只是贵州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山东工商学院,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山东工商学院在贵州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贵州(历史类) | 本科 | 443 | 41862 | 442 |
2023 | 贵州(历史类) | 本二 | 522 | 17940 | 477 |
2022 | 贵州(历史类) | 本二 | 516 | 20378 | 471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贵州(物理类) | 本科 | 434 | 105745 | 380 |
2023 | 贵州(物理类) | 本二 | 415 | 88950 | 371 |
2022 | 贵州(物理类) | 本二 | 396 | 95780 | 36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贵州高考多少分能上山东工商学院,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山东工商学院简介
山东工商学院始建于1985年,原名中国煤炭经济学院,是原煤炭工业部直属唯一一所财经类普通本科院校,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题写“中国煤炭经济学院”校名,2003年更为现名。学校坐落在美丽的海滨城市—烟台,依山临海,钟灵毓秀,是一所以经济、管理、信息学科见长,经管法文理工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财经类大学,是全国创业教育示范基地、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博士学位授予培育建设单位和省级花园式单位、省级文明校园。
现有招生本科专业58个,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以及教育部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培育)建设专业(群)、山东省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立项建设专业、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立项建设专业、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等23个,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B级专业45个。2013年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应用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公共管理学、控制科学与工程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会计、电子信息、金融、应用统计、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法律7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公共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5个学科进入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其中,应用经济学是山东省高水平培育学科,排名进入全国前30%。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近五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量名列全国高校第189位, 2023年名列山东省属高校第7位。近百项成果分别被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或全国政协、各民主党派中央等采用。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2项、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炭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8项,近五年获省级科研成果奖励24项。在《管理世界》《中国科学》等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多篇。《山东工商学院学报》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核心期刊(扩展版)。建有“沉浸技术与评价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 “山东省车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山东省未来智能金融工程实验室”4个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黄河流域绿色金融与低碳转型发展”“黄河文化与生态保护数字智能技术”“山东能源经济”“未来智能计算”“金融服务转型升级”5个山东省协同创新中心;“智能传感与集成芯片设计”“交通信息智能感知与控制”2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智能计算与金融大数据”“智慧应急管理”“智能感知与控制”“行为经济与决策模拟”“新商科数智化”“分子影像智能处理(国际合作联合)”“智能脑计算前沿(国际合作联合)”7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室;烟台市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7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