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677分左右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677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
一、高考677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677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复旦大学(公办)、复旦大学医学院(公办)、中国海洋大学(公办)、中央民族大学(公办)、上海交通大学(公办)等,一共14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4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高考677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
2023年各大学在各省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677分的院校一共16所。其中公办院校16所,民办院校0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14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序号 | 院校 | 属性 | 招生省份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 |
---|---|---|---|---|---|---|
1 | 北京大学 | 公办 | 湖北 | 物理类 | 本科 | 677 |
2 | 暨南大学 | 公办 | 海南 | 综合类 | 本科 | 677 |
3 |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 公办 | 海南 | 综合类 | 本科 | 677 |
4 | 浙江大学医学院 | 公办 | 四川 | 理科 | 本一 | 677 |
5 | 北京工业大学 | 公办 | 海南 | 综合类 | 本科 | 677 |
6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 公办 | 湖南 | 物理类 | 本科 | 677 |
7 | 北京大学医学部 | 公办 | 福建 | 物理类 | 本科 | 677 |
8 | 浙江大学 | 公办 | 江苏 | 物理类 | 本科 | 677 |
9 | 复旦大学 | 公办 | 北京 | 综合类 | 本科 | 677 |
10 | 北京大学医学部 | 公办 | 安徽 | 理科 | 本一 | 677 |
11 | 上海交通大学 | 公办 | 江苏 | 物理类 | 本科 | 677 |
12 | 中央民族大学 | 公办 | 海南 | 综合类 | 本科 | 677 |
13 | 上海交通大学 | 公办 | 河北 | 物理类 | 本科 | 677 |
14 | 复旦大学医学院 | 公办 | 湖南 | 物理类 | 本科 | 677 |
15 | 北京邮电大学(宏福校区) | 公办 | 海南 | 综合类 | 本科 | 677 |
16 | 中国海洋大学 | 公办 | 海南 | 综合类 | 本科 | 677 |
677分可以上的大学(共16所),更多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16所院校,677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完整名单,请见新高考网AI志愿填报助手!
三、677分可以报考的院校简介
1、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是戊戌变法的产物,也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兴学图强的结果,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在悠久的文明历程中,古代中国曾创立太学、国子学、国子监等国家最高学府,在中国和世界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北京大学“上承太学正统,下立大学祖庭”,既是中华文脉和教育传统的传承者,也标志着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其创办之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对建立中国现代学制作出重要历史贡献。
2、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政府创办的华侨学府。“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即面向南洋,面向海外,将中华文化远播到五洲四海。学校目前是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直属中央统战部管理。
素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的暨南大学,恪守“忠信笃敬”之校训,注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造就人才。学校积极贯彻“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建校至今,共培养了来自世界五大洲17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各类人才50余万人,堪称桃李满天下。
3、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重点建设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全面开启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新征程。2022年,学校顺利通过首轮“双一流”建设评估并进入第二轮建设高校名单,电气工程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校积极践行“双碳”时代使命,在国内高校率先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并作为创始成员加入碳中和世界大学联盟。面向未来,学校将围绕碳中和领域和能源电力行业产业链,实施学科专业拓新、人才培养提质、科技创新登攀、开放合作升级、高端师资汇聚、零碳校园建设等六大行动,构建从基础研究到工程转化的完整创新链,形成双碳引领、学科交叉、特色鲜明、结构完整的世界一流能源电力学科体系,加快培养能源电力领域未来战略人才和工程领军人才,为我国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早日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