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生

广东高考物理类513分能上哪些大学2025(近三年可以报考的院校)

更新时间:2025-04-06 18:34:50

2025年广东高考物理类考生513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513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广东物理类513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广东高考物理类513分能上哪些大学(近三年可以报考的院校)

一、广东高考物理类513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广东高考物理类513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河南工业大学(公办)、郑州轻工业大学(公办)、嘉兴南湖学院(公办)、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公办)、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公办),一共529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广东高考理工类513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广东省(理工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13分的院校一共有44所。其中公办院校44所,民办院校0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44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院校属性科目批次最低分/位次
2024河南工业大学公办物理类本科513/125671
2024郑州轻工业大学公办物理类本科513/125434
2024嘉兴南湖学院公办物理类本科513/125877
2023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办物理类本科513/123348
2023河南工业大学公办物理类本科513/123038
2023五邑大学公办物理类本科513/123833
2022辽宁师范大学公办物理类本科513/121726
2022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办物理类本科513/122998
2022合肥学院公办物理类本科513/121780
在广东物理类513分可以上的大学(共44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注:以上广东高考物理类513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广东高考物理类513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简介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地处中华腹地,九州通衢,北邻黄河,西依嵩山,是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河南省博士学位授予优先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干学科,兼有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哲学等学科门类。学校现有26个教学院系,68个本科专业;有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地理学、系统科学、城乡规划学、农林经济管理、数字经济财务治理等9个省级重点学科;“现代服务业学科群”和“应用经济学”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建设学科(群);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法学、哲学、地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城乡规划学、系统科学1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资产评估、法律、农业、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审计、新闻与传播、社会工作、工程管理(含物流工程与管理)、体育、翻译、旅游管理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电子商务、旅游管理、经济统计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统计学、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1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金融学、工商管理、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有《国际航空货运出口通关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统计思想与学科前沿》《外国法制史》《数学建模方法与竞赛》《国际营销学》《财务管理学》《大学美育》《电子商务概论》《服务营销管理》《互联网金融》10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大学美育》慕课被“学习强国”中宣部和河南学习平台采用,全国1100余所高校100余万学生选修,学校美育课程建设走在全国高校前列。

2、五邑大学简介

五邑大学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于1985年设立的以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公办高等学校,具有接收港澳台侨学生、国际学生资格和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现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和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践行“好学、多思、求实、创新”校训,秉承“根植侨乡,服务社会,内外合力,特色发展”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思想品德高尚、基础知识扎实,具有国际化视野、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辽宁师范大学简介

辽宁师范大学是一所省属重点大学,坐落在中国北方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是辽宁省“双一流”建设“国内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实施学校、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参与高校、辽宁省教育事业发展联盟理事长单位,是辽宁省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与继续教育基地、教育科学研究咨询基地、高校师资培训基地、适应地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科研基地,现已成为辽宁省最大的、起示范带头作用的教师教育中心。

学校现有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部、省共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海洋生物制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批准共建)、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现有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6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0个省级智库,10个其他省级研究基地;11个省高校创新团队、1个兴辽英才高水平创新团队;另参与筹建4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有1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市级技术创新中心、2个市级智库,8个大连市新型智库联盟成员基地,10个其他市级研究和学术活动基地,3个省级科普基地、4个市级科普基地、8个校级新型智库;设有高校社科联、科协,创建了辽金史研究中心。“十三五”以来,学校教师主持完成及在研科研项目2684项,其中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1项;获批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重大委托项目一级课题1项;获国自然理论物理专项连续5年高强度资助;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获批国家社科冷门绝学团队项目1项;获批国家社科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重点项目1项。出版专著534部;发表论文11858篇,在Science子刊和Nature子刊发表学术论文3篇,被SCI收录1849篇,SSCI收录230篇;获授权专利481项;获得鲁迅文学奖1项,获韬奋出版奖1项,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2项,省哲学社会科学成就奖1项,省哲学社科成果奖79项,省科学技术奖5项,省青年科技奖1项,其它省部级奖项7项;1项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签订“四技”合同259项;咨政建议获国家和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51项,1人入选“高被引科学家”。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