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生

2025青海高考理科465分能上哪些大学(近三年可以报考的院校)

更新时间:2025-04-08 14:17:56

2025年青海高考理科考生465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465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青海理科465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青海高考理科465分能上哪些大学(近三年可以报考的院校)

一、青海高考理科465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青海高考理科465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公办)、兰州大学(公办)、中国海洋大学(公办)、西南交通大学(公办)、西北大学(公办),一共467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青海高考理工类465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青海省(理工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465分的院校一共有7所。其中公办院校7所,民办院校0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7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院校属性科目批次最低分/位次
2024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特色专业或中外合作办学)公办理科本一465/3626
2024兰州大学(民族班)公办理科本一465/3626
2024中国海洋大学(民族预科班)公办理科本一465/3626
2023哈尔滨工程大学公办理科本一465/2239
2023广州医科大学公办理科本一465/2311
在青海理科465分可以上的大学(共7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注:以上青海高考理科465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青海高考理科465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兰州大学简介

兰州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在国家高等教育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和良好声誉。

学校坚持“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工作理念,构建“稳培引用”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现有专、兼职教学科研人员3069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321人,副教授、副研究员864人。有研究生导师2400人;在站博士后339人;临床医学教授123人、副教授262人。有两院院士(含兼职)23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24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1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4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者10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25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1人;神农青年英才3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含跨世纪)入选者129人;中国青年科技奖8人;中国女科学家奖4人;甘肃省科技功臣奖1人;甘肃省拔尖领军人才33人;甘肃省领军人才306人;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6人;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30人、优秀青年文化人才19人;甘肃省飞天学者75人;陇原青年英才37人。

2、中国海洋大学简介

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海洋和水产学科特色显著、学科门类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学校有4个校区,其中,崂山校区、鱼山校区和浮山校区共占地2400余亩;西海岸校区规划占地约2800亩,2022年9月一期建成启用。设有1个学部、20个学院和1个基础教学中心。现有在校生35400余人,其中本科生17200余人、硕士研究生14500余人、博士研究生3400余人、外国留学生330余人。教职工4048人,其中专任教师2167人,博士生导师702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771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034人,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

3、哈尔滨工程大学简介

哈尔滨工程大学源自1953年创办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陈赓大将为首任院长,毛泽东主席为学院颁发《训词》,1959年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66年退出军队序列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1970年在哈军工原址以海军工程系为主体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哈船院),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94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工程)。学校先后隶属于第六机械工业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国防科工委,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2007年,成为国防科工委、教育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海军共建高校。2019年,成为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学校坚持和发扬哈军工优良传统,将“以祖国需要为第一需要,以国防需求为第一使命,以人民满意为第一标准”作为价值追求,秉承“大工至善,大学至真”的校训,“忠诚、坚韧、团结、创新”的校风,“治学严谨、组织严密、要求严格”的教风,“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的学风,凝练形成“一切为了学生成长”“教授就是大学”“办学就是办环境”的办学理念,弘扬“以忠诚为灵魂、工学为境界、船海为特色、创新为动力”的大学文化,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生命线,深化中国特色、国防底色、工信特色、船海核特色、龙江特色,以敢为的自信、必成的劲头、开放的眼界、合作的气度,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打造“三海一核”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奋力开创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