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高考物理类考生461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461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广东物理类461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一、广东高考物理类461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广东高考物理类461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公办)、广东白云学院(民办)、东莞城市学院(民办)、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民办)、广州商学院(民办),一共28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广东高考理工类461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广东省(理工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461分的院校一共有12所。其中公办院校9所,民办院校3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4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8所。
年份 | 院校 | 属性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位次 |
---|---|---|---|---|---|
2024 |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专科 | 461/218431 |
2024 |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461/218007 |
2024 |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专科 | 461/219435 |
2023 |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 公办 | 物理类 | 专科 | 461/202027 |
2023 | 广东白云学院 | 民办 | 物理类 | 本科 | 461/201835 |
2022 | 广东白云学院 | 民办 | 物理类 | 本科 | 461/206161 |
2022 | 海口经济学院 | 民办 | 物理类 | 本科 | 461/205913 |
2022 |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公办 | 物理类 | 专科 | 461/205778 |
在广东物理类461分可以上的大学(共12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以上广东高考物理类461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广东高考物理类461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简介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33年,是省属唯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8326人。学校前身是“广东省立第一职业学校”,至今已有90年职业教育历史,1959-1963年和1978-1983年两段时期,曾开办本科职业教育。
学校现有13个专业群、目前开设且有在校生的全日制高职专业80个。连续四年获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国家级一等奖,2018年以来共获省级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24项、二等奖25项、三等奖37项。在近两届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获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11项,二等奖7项。获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1项。
2、广东白云学院简介
广东白云学院创建于1989年,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009年通过学士学位授予单位授权点评审,2011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8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23年面向广东、湖南、湖北、广西、四川、浙江、江西、福建、海南、江苏、贵州、安徽、新疆、河北、山东等15个省(自治区)招生。
学校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基础,稳步拓展国际教育,大力推进继续教育,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培养体系。设有15个二级学院,56个本科专业。建立起以工学、管理学、艺术学为主,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有3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设计艺术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工商管理) ,有16个省(校)级科学研究平台,其中薄壁轻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广东省净菜保鲜包装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低代码平台工程技术开发中心、珠三角城乡统筹发展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广东省乡村振兴政策研究院、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基地6个省级科研平台。学校有15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18个校企协同育人示范性专业、6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产品设计、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物流管理)、1个IEET工程教育认证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3门省级一流课程, 2门省级就业创业特色示范课;曙光大数据产业学院为广东省示范产业学院,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协同育人平台。
3、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2002年4月,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办全日制高等院校。学校坚持始终与党的教育方针同心同向,始终与特区改革开放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与信息技术发展同频共振的“三同”办学理念,生动体现了特区办高校的根本遵循、根本动力和根本规律。
校园占地92.5万平方米(1389亩),建筑面积58.48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577人,其中专任教师940人;龙头企业兼职教师数近300人。现有16院2部2所,具体为软件学院、信息与通信学院、微电子学院、计算机学院、数字媒体学院、智能制造与装备学院、交通与环境学院、管理学院、财经学院、应用外语学院、中德机器人学院(原中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创新教育研究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学院(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公共课教学部(素质赋能中心)、体育部、信息技术研究所、滨海土木工程技术研究所。开设信息类为主的专业49个;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超1.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