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辽宁考生多少分能上青岛黄海学院?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青岛黄海学院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青岛黄海学院在辽宁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辽宁高考多少分可以上青岛黄海学院
2025年辽宁高考考生要想上青岛黄海学院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442分左右(位次19319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423分左右(位次90816名左右)。专科批:历史类预估需369分左右(位次30160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386分左右(位次108228名左右)。
【本科批】
1、2024年青岛黄海学院在辽宁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06分(位次24549),物理类为394分(位次104739)。
2、2023年青岛黄海学院在辽宁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39分(位次22696),物理类为421分(位次81433)。
3、2022年青岛黄海学院在辽宁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55分(位次22307),物理类为426分(位次79278)。
【专科批】
1、2024年青岛黄海学院在辽宁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298分(位次39189),物理类为269分(位次144376)。
2、2023年青岛黄海学院在辽宁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367分(位次37395),物理类为382分(位次100983)。
3、2022年青岛黄海学院在辽宁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290分(位次47105),物理类为378分(位次100747)。
注:以上只是辽宁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青岛黄海学院,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青岛黄海学院在辽宁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辽宁(历史类) | 本科 | 406 | 24549 | 400 |
2024 | 辽宁(历史类) | 专科 | 298 | 39189 | 150 |
2023 | 辽宁(历史类) | 本科 | 439 | 22696 | 404 |
2023 | 辽宁(历史类) | 专科 | 367 | 37395 | 150 |
2022 | 辽宁(历史类) | 本科 | 455 | 22307 | 404 |
2022 | 辽宁(历史类) | 专科 | 290 | 47105 | 15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辽宁(物理类) | 本科 | 394 | 104739 | 368 |
2024 | 辽宁(物理类) | 专科 | 269 | 144376 | 150 |
2023 | 辽宁(物理类) | 本科 | 421 | 81433 | 360 |
2023 | 辽宁(物理类) | 专科 | 382 | 100983 | 150 |
2022 | 辽宁(物理类) | 本科 | 426 | 79278 | 362 |
2022 | 辽宁(物理类) | 专科 | 378 | 100747 | 15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辽宁高考多少分能上青岛黄海学院,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青岛黄海学院简介
青岛黄海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具有学士学位授予资格的普通本科高校。学校设有国际商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影视学院、设计与美术学院、教育学院、医学院、大数据学院、语言文化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国学院、大学体育教学部14个教学单位。现开设67个本、专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艺术学、医学、文学等7个学科门类,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办学特色鲜明的综合性本科高校。
学校硬件设施齐全,建筑面积88.3万㎡。紧紧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应用技能和创新素质的培养。建有智能制造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建筑工程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大数据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国际商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影视学院实验教学中心、设计与美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医学院实验教学中心、教育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等8个实验教学中心;建有校内各类实验室248个,校企工作室138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07个;学校馆藏图书295万余册。
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健全了就业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联合300余家企业、院校、科研机构成立11个产教融合共同体,政校行企共建现代产业学院14个,协同创新中心5个,技术服务基地4个,技术研发团队4个、服务地方专家智库平台3个。2023年获批青岛市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高等教育科研基地。成立非遗研究中心、ESB创新创业师资培训中心,探索产学研发展新路径;与区域多家优质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与华为、青岛港、海尔、海信、北海重工、上汽通用五菱等单位共建校外实训基地207个,建立师生共创、企生共创、学生自创工作室138个,构建全方位、全过程、深融合的育人新机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