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生

成都体育学院录取分数线2024是多少分(2025报考参考)

更新时间:2025-01-06 09:12:37

2024年考多少分能上成都体育学院?今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多少?2025届考生可以参考成都体育学院2024年在各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预测指导今年的高考志愿填报!

成都体育学院录取分数线2024是多少分(2025报考参考)

2024年成都体育学院录取分数线:

一:成都体育学院录取分数线2024(省内)

1、在四川省(本一)最低录取分数为:理科545分、文科534分。

2、在四川省(本二)最低录取分数为:理科481分、文科476分。

二、成都体育学院录取分数线2024(其它省市)

1、在陕西省(本二)最低录取分数为:理科454分、文科465分。

2、在云南省(本二)最低录取分数为:理科471分、文科524分。

3、在湖北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为:历史类500分、物理类513分。

4、在湖南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为:历史类490分、物理类495分。

5、在浙江省(1段)最低录取分数为:综合类534分。

更多省市录取分数线,详见赶考生志愿模拟填报助手

三、成都体育学院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4(2025年参考)

需注意的是,不同省份和地区的高考录取政策和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请访问成都体育学院官方网站或电话咨询学校招生办。

省份院校科目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安徽(本科)成都体育学院历史类48535350462
成都体育学院物理类512109304465
重庆(本科)成都体育学院历史类48617907428
成都体育学院物理类50060789427
福建(本科)成都体育学院历史类48515247431
成都体育学院物理类51663209449
广西(本科)成都体育学院物理类45093071371
成都体育学院历史类47622819400
贵州(本科)成都体育学院物理类47569841380
成都体育学院历史类49221867442
河北(本科)成都体育学院物理类51895680448
成都体育学院历史类52027790449
河南(本二)成都体育学院理科511130195396
成都体育学院(艺术类专业)文科47655683428
湖北(本科)成都体育学院历史类50021955432
成都体育学院物理类51378557437
湖南(本科)成都体育学院历史类49028981438
成都体育学院物理类49594240422
江苏(本科)成都体育学院历史类51334650478
成都体育学院物理类53599843462
辽宁(本科)成都体育学院历史类44419074400
内蒙古(本二A)成都体育学院理科44934969360
成都体育学院文科44510899381
山东(1段)成都体育学院综合类496189410444
陕西(本二)成都体育学院理科45475939372
成都体育学院文科46521464397
四川(本一)成都体育学院理科54576347539
成都体育学院文科53417719529
四川(本二)成都体育学院(中外合作)理科481163469459
成都体育学院(中外合作)文科47660118457
天津(本科A)成都体育学院综合类53928002475
云南(本二)成都体育学院理科47169472420
成都体育学院文科52424145480
浙江(1段)成都体育学院综合类534129670492
数据来源于赶考生: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附:成都体育学院简介

成都体育学院为原国家体育总局直属的六所体育院校之一,现为四川省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建院校,是国内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体育院校。学校本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区,毗邻闻名中外的历史名胜武侯祠。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9300余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1300余人。学校环境优雅,基础设施布局合理,体育训练场馆、教学科研与实验仪器设备、图书文献保障和相关校舍等公共服务体系能较好满足人才培养需要。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学校秉承“行健不息 积健为雄”的校训,坚持“办学传统塑风格,改革创新聚活力,多元服务拓影响,内涵发展上台阶”的思路,淬炼形成了“以体为本,体医渗透、体文结合”的鲜明办学特色。

办学历史悠久。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42年的四川省立体育专科学校。建校初期,开创者始终坚守“国民体格之强弱,关系国家民族之盛衰存亡至深且巨”的信念,为成体播种下“刚毅坚卓、发愤图强”的精神基因。1950年,人民政府接管后,学校更名为成都体育专科学校;1953年全建制转为西南体育学院,进入新中国重点建设的六大体育院校行列;1956年更为现名;1957年学校开始体育教育本科教育;1958年在时任国家体委主任贺龙元帅的关怀下,学校创建了全国首家体育医院;1960年创建了运动保健系;1962年,学校成立了国内专门从事体育史研究的机构——体育史研究室,开启了体育史研究,很快形成优势。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的中医骨伤科学和武术两门优势特色学科被贺龙元帅誉为成都体育学院“两枝花”。改革开放以后,在新的发展阶段,学校倡导“勤学苦练、又红又专”的学风,强化“一专多能”人才培养规格与定位;开展了体育新学科研究,20世纪八九十年代编撰出版了《现代体育科学丛书》,至今仍有广泛影响。进入新世纪,学校抢抓高等教育扩招机遇,顺应国家体育事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积极拓展学科布局,实现了从单一学科向多学科的跨越。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校坚持“德育为先、一专多能、通专结合、全面发展”的育人思路,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在2006年全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办学77年来,已培养了以我军军事体能训练奠基人孙学川少将和奥运帆板冠军殷剑等为代表的6万余名各类毕业生,为国家体育及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本科专业中有4个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专业为四川省高校本科特色专业。学校现有特色专业、规划教材、“大创”项目等“本科教学工程”、“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国家级项目88项、省级项目255项。其中,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入选教育部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体育教育专业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乒乓球》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7部教材入选“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在2009-2017年,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1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学校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全国举重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全国武术套路青少年培训基地和全国田径短跑、跨栏后备人才培养基地,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水平竞技人才和优秀后备人才的任务。按照“亦读亦训,科学训练”的办学方针,紧扣“体教结合、不断探索、培养人才、为国争光”主题,现已在举重、艺术体操、武术、田径、水球等竞技项目上形成优势与特色。2009年以来,我校在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亚运会、亚洲锦标赛、全运会、全国锦标赛、全国冠军赛及全国体育院校比赛中共获得金牌640余枚、银牌480余枚、铜牌450余枚。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