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各专业2024年在浙江招生录取分数线及位次:
综合类:(1段)新能源科学与工程624分(位次30244),行星科学610分(位次43045),经济与贸易类632分(位次23605),文化产业管理630分(位次25589)。
更多专业录取分数线及位次如下表,或通过赶考生AI模拟志愿助手查询。
一、贵州大学在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及位次一览表
综合类
2024年,贵州大学在浙江综合类1段共招生24个专业,涵盖了财政学类、工商管理类、汉语言文学等多个热门专业,具体录取分数线及位次如下:
学校 | 省市 | 科类 | 批次 | 专业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贵州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环境科学 | 593 | 61090 |
贵州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596 | 57793 |
贵州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599 | 54918 |
贵州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冶金工程 | 601 | 52118 |
贵州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土木类 | 602 | 51076 |
贵州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环境工程 | 605 | 47855 |
贵州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化学类 | 607 | 45990 |
贵州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行星科学 | 610 | 43045 |
贵州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工业设计 | 616 | 36846 |
贵州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日语 | 618 | 35190 |
贵州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建筑类 | 618 | 35031 |
贵州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水利水电工程 | 619 | 34457 |
贵州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624 | 30244 |
贵州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英语 | 627 | 27355 |
贵州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公共管理类 | 628 | 26938 |
贵州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629 | 25811 |
贵州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文化产业管理 | 630 | 25589 |
贵州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经济与贸易类 | 632 | 23605 |
贵州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人工智能 | 632 | 23833 |
贵州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计算机类 | 633 | 22973 |
贵州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电气类 | 633 | 22709 |
贵州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财政学类 | 637 | 20516 |
贵州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工商管理类 | 638 | 19549 |
贵州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汉语言文学 | 645 | 15014 |
从上表可以看出,贵州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在综合类中表现最为突出,录取分数线高达645分,显示出较高的报考热度。而环境科学专业则为录取分数线最低的专业,分数线为593分,报考意愿相对较低。
二、贵州大学简介
贵州大学创建于1902年,历经贵州大学堂、省立贵州大学、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国立贵州大学等时期,1950年10月定名为贵州大学。1951年11月,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贵州大学”校名。1997年8月,与贵州农学院等院校合并。2004年8月,与贵州工业大学合并。历经120余年的建设发展,先后成为国家“211工程”大学,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2021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做强贵州大学”,同年11月贵州省教育厅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强贵州大学的实施方案》,提出按照“中国特色、世界水平、贵州需求”的要求,把贵州大学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综合性高水平大学;2023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决定“集中力量做强贵州大学”,引领和带动贵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校也是首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首届“全国文明校园”和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与43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195所院校、科研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拥有国家级“111”引智基地2个;是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院校、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院校,先后在冈比亚大学设立孔子学院、美国普莱斯比学院设立汉语教学中心,分别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泰国高校合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此外,学校在SEAMEO(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AUN(东盟大学联盟)、EPU(欧亚太平洋学术协会)等国际组织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008年以来,学校连续16年主、承、协办“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系列活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