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大学各专业2024年在辽宁招生录取分数线及位次:
1、物理类:(本科批)储能科学与工程592分(位次16928),交通工程591分(位次17258),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587分(位次18504),测控技术与仪器591分(位次17258)。
2、历史类:(本科批)法学595分(位次2261),日语553分(位次5740),英语561分(位次4965)。
更多专业录取分数线及位次如下表,或通过赶考生AI模拟志愿助手查询。
一、南京工业大学在辽宁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及位次一览表
1、物理类
2024年,南京工业大学在辽宁物理类本科批共招生22个专业,涵盖了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等多个热门专业,具体录取分数线及位次如下:
学校 | 省市 | 科类 | 批次 | 专业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南京工业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 | 土木工程 | 538 | 36372 |
南京工业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 | 消防工程 | 554 | 29933 |
南京工业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 | 工程管理 | 566 | 25528 |
南京工业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569 | 24521 |
南京工业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 | 复合材料与工程 | 574 | 22817 |
南京工业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 | 应急装备技术与工程 | 577 | 21796 |
南京工业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 | 金属材料工程 | 579 | 21119 |
南京工业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 | 工业工程 | 580 | 20798 |
南京工业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 | 增材制造工程 | 581 | 20437 |
南京工业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 |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 582 | 20108 |
南京工业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 | 制药工程 | 582 | 20108 |
南京工业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 | 应用化学 | 583 | 19782 |
南京工业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 | 工程力学 | 583 | 19782 |
南京工业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587 | 18504 |
南京工业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591 | 17258 |
南京工业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591 | 17258 |
南京工业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 | 交通工程 | 591 | 17258 |
南京工业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592 | 16928 |
南京工业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595 | 16068 |
南京工业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595 | 16068 |
南京工业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 | 车辆工程 | 599 | 14879 |
南京工业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 | 机械工程 | 604 | 13524 |
从上表可以看出,南京工业大学的机械工程专业在物理类中表现最为突出,录取分数线高达604分,显示出较高的报考热度。而土木工程专业则为录取分数线最低的专业,分数线为538分,报考意愿相对较低。
2、历史类
2024年,南京工业大学在辽宁历史类本科批共招生3个专业,包含英语、日语、法学等多个热门专业,具体录取分数线及位次如下:
学校 | 省市 | 科类 | 批次 | 专业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南京工业大学 | 辽宁 | 历史类 | 本科 | 日语 | 553 | 5740 |
南京工业大学 | 辽宁 | 历史类 | 本科 | 英语 | 561 | 4965 |
南京工业大学 | 辽宁 | 历史类 | 本科 | 法学 | 595 | 2261 |
法学专业以595分的录取分数线成为历史类中分数最高的专业,显示出较高的考生认可度。日语专业则以553分成为录取分数线最低的专业,报考相对较冷门。
二、南京工业大学简介
南京工业大学办学历史可溯源于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2001年由化工部南京化工大学与建设部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是首批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牵头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学校秉承“明德、厚学、沉毅、笃行”的校训,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形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鲜明特色。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主动将创新链对接产业链,推动产学研深入合作。南京工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推进校地融合、产教融合,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了数十家新型研发机构、产业研究院和产业学院。现有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省级重点产业学院3个。学校加强校企合作,与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华润有限公司等央企、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十三五”以来,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课题万余项,科技经费近44亿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