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学各专业2024年在辽宁招生录取分数线及位次:
1、物理类:(本科批)物理学590分(位次17554),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609分(位次12190),微电子科学与工程608分(位次1246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595分(位次16068)。
2、历史类:(本科批)法学610分(位次1438),公共管理类569分(位次4248),英语574分(位次3842),新闻学577分(位次3586)。
更多专业录取分数线及位次如下表,或通过赶考生AI模拟志愿助手查询。
一、湘潭大学在辽宁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及位次一览表
1、物理类
2024年,湘潭大学在辽宁物理类本科批共招生19个专业,涵盖了自动化、软件工程、数学类等多个热门专业,具体录取分数线及位次如下:
学校 | 省市 | 科类 | 批次 | 专业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湘潭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 | 土木工程 | 544 | 33873 |
湘潭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 | 工商管理 | 558 | 28425 |
湘潭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 | 金融学 | 568 | 24830 |
湘潭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 | 应用化学 | 568 | 24830 |
湘潭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 | 化学 | 572 | 23517 |
湘潭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 | 制药工程 | 573 | 23199 |
湘潭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579 | 21119 |
湘潭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581 | 20437 |
湘潭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 | 物理学 | 590 | 17554 |
湘潭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592 | 16928 |
湘潭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595 | 16068 |
湘潭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 | 智能制造工程 | 595 | 16068 |
湘潭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600 | 14612 |
湘潭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 | 自动化 | 601 | 14352 |
湘潭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608 | 12461 |
湘潭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609 | 12190 |
湘潭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 | 电子信息工程 | 609 | 12190 |
湘潭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 | 软件工程 | 614 | 10891 |
湘潭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 | 数学类 | 617 | 10100 |
从上表可以看出,湘潭大学的数学类专业在物理类中表现最为突出,录取分数线高达617分,显示出较高的报考热度。而土木工程专业则为录取分数线最低的专业,分数线为544分,报考意愿相对较低。
2、历史类
2024年,湘潭大学在辽宁历史类本科批共招生10个专业,包含汉语言文学、新闻学、法学等多个热门专业,具体录取分数线及位次如下:
学校 | 省市 | 科类 | 批次 | 专业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湘潭大学 | 辽宁 | 历史类 | 本科 | 哲学 | 567 | 4420 |
湘潭大学 | 辽宁 | 历史类 | 本科 | 公共管理类 | 569 | 4248 |
湘潭大学 | 辽宁 | 历史类 | 本科 | 历史学 | 574 | 3842 |
湘潭大学 | 辽宁 | 历史类 | 本科 | 英语 | 574 | 3842 |
湘潭大学 | 辽宁 | 历史类 | 本科 | 新闻学 | 577 | 3586 |
湘潭大学 | 辽宁 | 历史类 | 本科 | 经济学 | 579 | 3414 |
湘潭大学 | 辽宁 | 历史类 | 本科 | 思想政治教育 | 580 | 3339 |
湘潭大学 | 辽宁 | 历史类 | 本科 | 会计学 | 595 | 2261 |
湘潭大学 | 辽宁 | 历史类 | 本科 | 汉语言文学 | 598 | 2076 |
湘潭大学 | 辽宁 | 历史类 | 本科 | 法学 | 610 | 1438 |
法学专业以610分的录取分数线成为历史类中分数最高的专业,显示出较高的考生认可度。哲学专业则以567分成为录取分数线最低的专业,报考相对较冷门。
二、湘潭大学简介
学校简介
学校拥有1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引智平台;有2个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基地,1个国家旅游局中国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研究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有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3个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和2个湖南省专业特色智库;有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5个湖南省自科基金创新研究群体,3个湖湘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创新团队,10个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是首批国家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首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首批湖南省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基地、首批湖南省高校知识产权中心建设单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