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南考生多少分能上辽宁师范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辽宁师范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辽宁师范大学在湖南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湖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辽宁师范大学
2025年湖南高考考生要想上辽宁师范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03分左右(位次23469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471分左右(位次123935名左右)。
1、2024年辽宁师范大学在湖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56分(位次45830),物理类为471分(位次124739)。
2、2023年辽宁师范大学在湖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99分(位次20561),物理类为473分(位次107543)。
3、2022年辽宁师范大学在湖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06分(位次23339),物理类为466分(位次106590)。
注:以上只是湖南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辽宁师范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辽宁师范大学在湖南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 | 456 | 45830 | 438 |
2024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 | 494 | 27234 | 438 |
2024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 | 497 | 25946 | 438 |
2024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 | 518 | 18095 | 438 |
2024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 | 543 | 10828 | 438 |
2023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 | 499 | 20561 | 428 |
2022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 | 506 | 23339 | 451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471 | 124739 | 422 |
2024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489 | 101478 | 422 |
2024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490 | 100261 | 422 |
2024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508 | 79429 | 422 |
2024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512 | 75170 | 422 |
2023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473 | 107543 | 415 |
2023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521 | 63138 | 415 |
2022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466 | 106590 | 414 |
2022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514 | 58727 | 414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湖南高考多少分能上辽宁师范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辽宁师范大学简介
辽宁师范大学是一所省属重点大学,坐落在中国北方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是辽宁省“双一流”建设“国内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实施学校、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参与高校、辽宁省教育事业发展联盟理事长单位,是辽宁省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与继续教育基地、教育科学研究咨询基地、高校师资培训基地、适应地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科研基地,现已成为辽宁省最大的、起示范带头作用的教师教育中心。
73年来,学校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砥砺耕耘,自强不息,先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25万余名合格人才。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秉承“厚德博学、为人师表”校训,秉持“以人为本、质量至上”办学理念,在培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实践能力强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同时,积极致力于现代教师教育,着眼于学校的综合性、国际化的长远发展,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深化改革,不断凝聚发展力量,增强发展动力,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学校办学实力显著增强,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正向着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建设目标迈进。
学校现有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部、省共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海洋生物制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批准共建)、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现有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6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0个省级智库,10个其他省级研究基地;11个省高校创新团队、1个兴辽英才高水平创新团队;另参与筹建4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有1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市级技术创新中心、2个市级智库,8个大连市新型智库联盟成员基地,10个其他市级研究和学术活动基地,3个省级科普基地、4个市级科普基地、8个校级新型智库;设有高校社科联、科协,创建了辽金史研究中心。“十三五”以来,学校教师主持完成及在研科研项目2684项,其中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1项;获批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重大委托项目一级课题1项;获国自然理论物理专项连续5年高强度资助;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获批国家社科冷门绝学团队项目1项;获批国家社科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重点项目1项。出版专著534部;发表论文11858篇,在Science子刊和Nature子刊发表学术论文3篇,被SCI收录1849篇,SSCI收录230篇;获授权专利481项;获得鲁迅文学奖1项,获韬奋出版奖1项,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2项,省哲学社会科学成就奖1项,省哲学社科成果奖79项,省科学技术奖5项,省青年科技奖1项,其它省部级奖项7项;1项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签订“四技”合同259项;咨政建议获国家和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51项,1人入选“高被引科学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