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疆考生多少分能上武汉工商学院?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武汉工商学院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武汉工商学院在新疆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新疆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武汉工商学院
2025年新疆高考考生要想上武汉工商学院本科批:文科预估需372分左右(位次7461名左右),理科预估需311分左右(位次32838名左右)。专科批:文科预估需260分左右(位次18552名左右),理科预估需226分左右(位次46393名左右)。
【本科批】
1、2024年武汉工商学院在新疆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326分(位次11839),物理类为299分(位次35222)。
2、2023年武汉工商学院在新疆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369分(位次11969),物理类为307分(位次35698)。
3、2022年武汉工商学院在新疆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348分(位次12100),物理类为314分(位次34370)。
【专科批】
1、2024年武汉工商学院在新疆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245分(位次19881),物理类为174分(位次49412)。
2、2023年武汉工商学院在新疆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256分(位次23646),物理类为222分(位次47197)。
3、2022年武汉工商学院在新疆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231分(位次24202),物理类为204分(位次49048)。
注:以上只是新疆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武汉工商学院,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武汉工商学院在新疆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新疆(历史类) | 本二 | 326 | 11839 | 304 |
2024 | 新疆(历史类) | 专科 | 245 | 19881 | 140 |
2023 | 新疆(历史类) | 本二 | 369 | 11969 | 354 |
2023 | 新疆(历史类) | 专科 | 256 | 23646 | 140 |
2022 | 新疆(历史类) | 本二 | 348 | 12100 | 334 |
2022 | 新疆(历史类) | 专科 | 231 | 24202 | 14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新疆(物理类) | 本二 | 299 | 35222 | 262 |
2024 | 新疆(物理类) | 专科 | 174 | 49412 | 140 |
2023 | 新疆(物理类) | 本二 | 307 | 35698 | 285 |
2023 | 新疆(物理类) | 专科 | 222 | 47197 | 140 |
2022 | 新疆(物理类) | 本二 | 314 | 34370 | 290 |
2022 | 新疆(物理类) | 专科 | 204 | 49048 | 14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新疆高考多少分能上武汉工商学院,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武汉工商学院简介
武汉工商学院创建于2002年,是湖北省首家转设后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民办高校。经过20余年跨越式发展,综合实力跻身国内同类高校前列,荣获教育部“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8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成为第45届、第46届、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AACSB国际商学院协会会员、湖北省首批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湖北省2011年计划”)单位、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本科高校、湖北省文明校园等。
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
学校“湖北网络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获批中共中央宣传部舆情信息直报点;污水处理技术被院士专家组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广泛应用于浙江、江苏、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河北、河南、广东、山东等10余个省市的50多项污水处理项目,其中浙江嵊新污水处理厂地表水Ⅳ提标改造项目规模达22.5万吨/日,获得良好社会效应和高度赞誉;“现代物流与商务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获批湖北省首批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湖北省2011计划),成为武汉市“智慧城市建设示范项目”。科学研究与应用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力支持了人才培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