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各专业2024年在山东招生录取分数线及位次:
综合类:(1段)食品科学与工程类506分(位次164769),植物生产类500分(位次179368),翻译522分(位次129015),生物科学类496分(位次190356)。
更多专业录取分数线及位次如下表,或通过赶考生AI模拟志愿助手查询。
一、河南农业大学在山东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及位次一览表
综合类
2024年,河南农业大学在山东综合类1段共招生24个专业,涵盖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法学等多个热门专业,具体录取分数线及位次如下:
学校 | 省市 | 科类 | 批次 | 专业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河南农业大学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环境科学 | 478 | 235985 |
河南农业大学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动物科学 | 481 | 228737 |
河南农业大学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环境生态工程 | 491 | 203366 |
河南农业大学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生物科学类 | 496 | 190356 |
河南农业大学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植物生产类 | 500 | 179368 |
河南农业大学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林学类 | 501 | 178827 |
河南农业大学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506 | 164769 |
河南农业大学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植物保护 | 512 | 152655 |
河南农业大学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管理科学 | 515 | 144268 |
河南农业大学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动物医学类 | 517 | 140748 |
河南农业大学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建筑类 | 518 | 138555 |
河南农业大学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旅游管理 | 520 | 133298 |
河南农业大学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轻工类 | 520 | 133519 |
河南农业大学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翻译 | 522 | 129015 |
河南农业大学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土地资源管理 | 530 | 112060 |
河南农业大学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英语 | 532 | 108004 |
河南农业大学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经济与金融 | 532 | 107539 |
河南农业大学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534 | 104456 |
河南农业大学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经济学 | 536 | 100037 |
河南农业大学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工商管理类 | 536 | 100565 |
河南农业大学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537 | 98560 |
河南农业大学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547 | 82111 |
河南农业大学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烟草 | 551 | 75690 |
河南农业大学 | 山东 | 综合类 | 1段 | 法学 | 562 | 59184 |
从上表可以看出,河南农业大学的法学专业在综合类中表现最为突出,录取分数线高达562分,显示出较高的报考热度。而环境科学专业则为录取分数线最低的专业,分数线为478分,报考意愿相对较低。
二、河南农业大学简介
筚路蓝缕,栉风沐雨,河南农业大学走过120余年的办学历程,见证了河南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历史,见证了河南近现代农业教育的历史。学校源自1902年创办的河南大学堂,1912年改办为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1927年与中州大学、河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合并为国立第五中山大学,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重新独立建制更名为河南农学院,1984年更名为河南农业大学。2009年成为农业农村部与地方省政府共建的第一所省属农业高校。2012年成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省政府共建高校。2013年学校牵头的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首批“2011计划”。2020年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2021年入选河南省“双一流”创建工程高校。
学校大力实施“281”平台建设计划,建设有神农种业实验室、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等2个河南省实验室,8个国家、国际科研平台,99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51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650余项。2020年以来,学校科研经费连续突破1.9亿、2.4亿、4.2亿元,产出世界上首张黑麦基因组高质量精细物理图谱、首款地方鸡基因组液相芯片等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