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各专业2024年在浙江招生录取分数线及位次:
综合类:(1段)电子信息工程643分(位次16352),网络空间安全642分(位次16773),互联网金融634分(位次22393),数字媒体技术610分(位次43534)。
更多专业录取分数线及位次如下表,或通过赶考生AI模拟志愿助手查询。
一、安徽大学在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及位次一览表
综合类
2024年,安徽大学在浙江综合类1段共招生18个专业,涵盖了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类等多个热门专业,具体录取分数线及位次如下:
学校 | 省市 | 科类 | 批次 | 专业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安徽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应用物理学 | 605 | 47745 |
安徽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数字媒体技术 | 610 | 43534 |
安徽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应用统计学 | 613 | 39746 |
安徽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互联网金融 | 634 | 22393 |
安徽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数学类 | 639 | 18604 |
安徽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640 | 18338 |
安徽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英语 | 640 | 18191 |
安徽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网络空间安全 | 642 | 16773 |
安徽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人工智能 | 642 | 16868 |
安徽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新闻传播学类 | 642 | 17206 |
安徽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工商管理类 | 642 | 17079 |
安徽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电子信息工程 | 643 | 16352 |
安徽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643 | 16350 |
安徽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经济学 | 644 | 16114 |
安徽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金融学 | 644 | 15984 |
安徽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645 | 15249 |
安徽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思想政治教育 | 646 | 14910 |
安徽大学 | 浙江 | 综合类 | 1段 | 法学类 | 653 | 10983 |
从上表可以看出,安徽大学的法学类专业在综合类中表现最为突出,录取分数线高达653分,显示出较高的报考热度。而应用物理学专业则为录取分数线最低的专业,分数线为605分,报考意愿相对较低。
二、安徽大学简介
安徽大学(Anhui University)坐落于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江淮首郡、吴楚要冲”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学校是国家“双一流”和“211工程”建设首批入列高校,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是安徽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学校坚持走科研强校之路,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实力。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特色显著,覆盖理学、工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1大门类,拥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5个省级重点学科;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环境/生态学、物理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等8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4个学科进入前3‰);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336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437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者1142人;实质双聘院士4名;全职引育“国家杰青”“万人领军”等国家级领军人才73人次;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安徽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地方领军人才523人次。已形成了以两院“院士”、国家“杰青”“优青”等为引领,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良、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师资队伍;聚焦集成电路先进材料与技术主攻方向,建设了“强光磁集成实验设施”“信息材料与智能感知”实验室、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成电路先进材料与技术产教研融合研究院等世界一流研究平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17个高端创新平台以及安徽省实验室等38个省级科研平台,产出了金属团簇材料、新型量子功能材料、磁斯格明子(skyrmion)存储材料等一批原创性成果,在高灵敏传感装备、毫米波芯片、水性聚氨酯等“卡脖子”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新光波导材料”研究成果刊载在Science期刊;学校2023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资助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持续位居省属高校本级首位;“双一流”建设以来,共获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奖励94项。学校自然指数排名位居全国第46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指数在一流学科年度发展指数评价中位居全国第2;北京外国语大学发布中国大学全球影响指数,我校位列第54位;软科“双一流”高校教学实力排名,我校位列第69位。
相关推荐: